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驾车路线:全程约351.1公里
起点:监利县
1.监利县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行驶720米,左转
2) 行驶270米,右转
3) 行驶4.6公里,稍向右转进入S103
4) 沿S103行驶300米,过半路堤桥约180米后,直行进入容城大道
5) 沿容城大道行驶1.9公里,右转进入工业园路
6) 沿工业园路行驶3.6公里,右转进入北环大道
7) 沿北环大道行驶9.7公里,直行进入北环线
8) 沿北环线行驶1.1公里,直行
2.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许广高速公路
3.沿许广高速公路行驶56.4公里,过吴场大桥,朝荆州/仙桃/宜昌/武汉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沪渝高速公路
5.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97.9公里,朝黄石/上海/长沙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沪渝高速公路
6.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910米,直行进入武汉绕城高速公路
7.沿武汉绕城高速公路行驶61.1公里,朝武东/黄石/上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沪渝高速公路
8.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沪渝高速公路
9.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89.9公里,在蕲春/S205/蕲州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870米,左转进入S205
11.蕲春县内驾车方案
1) 沿S205行驶9.0公里,过三渡新桥约80米后,直行进入李时珍大道
2) 沿李时珍大道行驶7.4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齐昌大道
3) 沿齐昌大道行驶99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漕河一路
4) 沿漕河一路行驶500米,调头进入漕河一路
5) 沿漕河一路行驶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蕲春县
蕲春旅游景点鄂人谷不是鳄鱼谷。鄂人谷门票是110元。條萊垍頭
黄冈市共辖1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7个县,分别是黄州区、麻城市、武穴市、团风县、浠水县、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黄梅县、红安县。
黄冈市AAAA级景区,黄冈遗爱湖景区、蕲春雾云山生态旅游区、黄梅五祖寺景区、武穴广济时光景区、李先念故居纪念园、麻城市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黄州东坡赤壁风景区、麻城孝感乡文化公园、罗田薄刀峰风景区、麻城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李时珍医道文化旅游区普阳观景区、浠水三角山旅游风景区、英山桃花冲风景区、红安天台山风景区、麻城龟峰山风景旅游区、英山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罗田匡河观音山。
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以北,隶属黄冈市,著名“教授县”,以人才辈出著称。
蕲春好玩的地方如下:
1、云丹山。位于蕲春青石镇境内的云丹山主峰,海拔1244米;云丹山是大别山东南第一峰,云丹尖海拔1244米,雄奇的山势,多姿的流水,造就了一个避暑纳凉的世外桃源。依托云丹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西游记》成书地的特殊背景,结合蕲春县独有的李时珍养生文化,以西游记情节为主线的特色旅游项目,打造集旅游、避暑、休闲、度假、养生、会议于一体的4A级旅游度假区。
2、横岗山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原国家林业部1992年批准设置的省级森林公园,由蕲春、武穴、黄梅三县边缘地带组成,面积7.2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占90%以上,森林覆盖率58.1%。最高海拔863.5米,境内自然风光秀美,古树参天,动植物资源丰富。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横岗山便是荆、吴、豫一带道、佛两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建有规模宏大的殿宇,真武殿巍峨雄伟、蔚为壮观,属道教武当山派系,始建于隋末唐初。
3、蕲春鄂人谷。原名“黑巴山庄”,位于大别山南麓,世界闻名的中国明代伟大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著名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高山铺战役》主战场所在地——湖北蕲春县高山铺云山谷。东至武穴市境界5公里,北临省级黄标公路,南与独山相望,西至蕲春县城区、京九铁路蕲春火车站3公里。
太平森林公园门票45元。
该景区是中国湖北省蕲春县青石镇A级景区,座落于青石镇东部的云丹山,最高峰海拔1244.1米,为蕲春之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太平森林公园及避暑山庄
外文名 DAQD ASD
地址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青石镇东部的云丹山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云丹山
太平水库
太平避暑山庄
双峰尖
占地面积
1515.4公顷
所属地区
蕲春县
适宜游玩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地理位置
蕲春县青石镇东部的云丹山
景区等级
国家A级旅游景区
黄冈的旅游景点,黄冈包括黄州区,罗田,麻城,蕲春,黄梅,红安,浠水,团风,武穴,英山。先说说下面几个县城的景点。罗田天堂寨,罗田薄刀峰,浠水三角山避暑胜地,团风童话世界,英山桃花冲森林公园,英山四季花海,黄梅五祖寺,黄州遗爱湖公园,东坡赤壁,红安烈士陵园,麻城龟峰山,麻城天景山大峡谷漂流。不知道我说的全不全,朋友们,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有天堂塞丶天台山等。天堂寨位于黄冈罗田县,大别山山区,主峰海拔1729米,因天堂顶有一口天堂,塘水不溢不涸,俗称瑶池而得名。天台山位于黄冈红安县境内,属大别山南麓,是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台宗起源地,因山形似台,状若接天,故名天台山。
220国道全程线路图:
G220国道原G220起点为山东东营,终点为河南郑州,规划终点为广东深圳。
1、国道里程:
山东东营、山东滨州、山东济阳、山东济南、山东长清、山东平阴、山东梁山、山东郓城、山东菏泽、河南宁陵、河南柘城、河南鹿邑、河南郸城、安徽临泉、安徽阜南、河南淮滨、湖北罗田、湖北浠水、湖北蕲春、湖北武穴、江西瑞昌、江西修水、江西宜春、江西井冈山、广东南雄、广东深圳。
2、意义
G220国道连接了华东、华中、华北部分促进,促进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地区促进资源南北方向流动,对五省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极大支持五省旅游、物流、招商等行业。
元末明初主要势力有:
一,朱元璋,吴王,明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原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二,陈友谅,汉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名陈九四,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
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大汉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
三,明玉珍,大夏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末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至正十三年冬(一说为至正十二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任元帅。至正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之后,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定都重庆。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春,明玉珍病故,庙号太祖,享年38岁。子明升继位,后大夏国为朱元璋所灭。
四,徐寿辉,天完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与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也以红巾军为号。十月,攻占蕲水(今浠水),他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一说大宋)。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群众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军打败,蕲水失陷,退入黄海梅山中。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后明玉珍追尊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五,张士诚,大周
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袭据高邮,在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建元天祐。
张士诚是灭元的盖世功臣,而后期,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朱元璋俘虏,张士诚在朱元璋、已经投降元朝的方国珍和元军三方夹击之下伪降元朝,攻打江南元朝地主武装,不久再度公开反元,最后亡于朱元璋政权。之后被押解至明朝都城应天府(今南京)时,自缢而死,时年47岁。
六,方国珍
首举反元义旗,先是归顺元朝,又归附明朝,最后被朱元璋击败,被迫投降,进入南京当官。
七,彭莹玉
元末民变领袖,南派红巾军开山始祖,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人。又名彭翼、彭国玉、彭明,号称彭祖、彭和尚。一生反对元朝,最后在瑞州就义。
八,刘福通
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 ,与韩山童以白莲教组织起义,事泄,山童被杀。后举兵占颍州。继克朱皋、罗山、上蔡、真阳(今正阳)、确山、汝宁(今河南汝南)、光州(今潢川)、息州(今息县)等地。部众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十五年,迎山童子韩林儿至亳州(今属安徽),立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自为平章,不久任丞相,进封太保,掌握军政大权。
当年十二月,亳州失守,迁至安丰(今安徽寿县)。次年,遣李武、崔德攻陕西,毛贵取山东。十七年夏,遣关先生、破头潘等趋晋、冀,白不信、大刀敖等趋关中,毛贵由山东北上。十八年五月,率兵克汴梁(今河南开封),以为都城。次年八月,汴梁为元军攻破,退回安丰。二十三年,张士诚部将吕珍围攻安丰,他与林儿被朱元璋救出,安置滁州(今属安徽)。二十六年,被朱元璋部将廖永忠沉溺于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南)江中。
九,李思齐
李思齐最初与察罕帖木儿(又名李察罕)组织武装,镇压红巾军,后拥兵陕西长安,元将王保保(扩廓帖木儿)进攻数次,都不得以攻破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思齐降明。
十,张良弼
张良弼,元末名将。明军已攻下山东,收复开封,思道次栎阳,阻潼关,抗拒明军。明太祖谓群臣曰:张思道百战之余,骤与角力,未易定也。当是时,思道与李思齐、扩廓贴木儿并雄关、陕。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引兵西渡河,会凤翔,议所向,说:思道城险而兵悍,不容易攻取。于是攻打李思齐,进逼临洮。思道听说后,退守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