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让乡村旅游成为成为城镇居民“5+2”生活模式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等4项内容。
2.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提及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产品,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和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休闲乡村,这些都为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明确方向。
按照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若干意见,要求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并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到2020年,全国建成6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万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打好脱贫攻坚战主要有派驻贫困村干部、责任人帮扶贫困户和乡村振兴修路搞乡村产业旅游等!
旅游促进扶贫的方式有:
1. 农家乐扶贫模式,根据近几年的旅游旺期来看,农家乐前景好。
2. 旅游景区+贫困村的扶贫模式,通过旅游景区本身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来带动周围贫困村的发展。
3. 古村古镇旅游开发扶贫模式
我国农村地区古村古镇较多,而且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作为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
免门票游玩。
首先纠正一下,仙峰谷不是风景区,它是一个生态农业园,地址在章贡区沙河镇龙村村,而不是赣县。
仙峰谷生态农业园建设规模约600亩,是集生态休闲餐厅餐饮、珍稀水果种植、农耕文化体验、养生艺术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生态农园,是精准扶贫攻坚战精心打造的中心城区半小时精准扶贫示范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对2021年中国旅游文化周正式启动表示祝贺!
2019年,中国旅游文化周首次登陆英伦;2020年,第二届中国旅游文化周云端呈现。2021年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为期两个月的活动,秉持横贯东西、交流互鉴,献礼“建党百年”。
一是促进东西文明交流互鉴。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2019年5月,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一直以来,中国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今年旅游文化周推出的音乐、美食节目,无论是中餐中的舶来品,还是中西合璧的音乐,都是东西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例证,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倡导民心相通的丰富内涵。
二是中国文旅增进民生福祉。2020年,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非遗扶贫作为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在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助力全球减贫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旅游则以贴近民生的独特方式,持续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福祉。本届旅游文化周将推出非遗传承助力乡村发展、惠民旅游助力北京冬奥等丰富的文旅内容,生动讲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我相信,中国旅游文化周这一品牌活动将是文明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球人类生命与共的中国主张的又一生动呈现。我也衷心希望,中英两国能够持续深化文旅合作,不断谱写中英交流互鉴、团结合作的精彩篇章!
最后,预祝第三届中国旅游文化周圆满成功!
谢谢!
旅游业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带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先天就具有致富一方的功能。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民俗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乡村旅游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我省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的巨大作用是应有之义。
提高认识,坚定旅游振兴乡村的信念与决心
精准认知旅游的特殊性质。旅游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朝阳产业,效率高、成本低,是造血式的产业,可以由脱贫直接跃升到致富;是广泛受益的产业,带动性强、覆盖面宽;是物质和精神“双振兴”的产业,持续性强、返贫率低;是富有尊严的产业,利于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是促进和谐的产业,利于社会稳定、生态文明;是促进国际交流的产业,利于增进国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维护世界和平。
充分认识旅游的特殊作用。旅游产业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扶贫攻坚的生力军。现阶段,我们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转变,旅游的作用不可替代,因为,我国旅游业已跨入“全民休闲度假旅游时代”,各级政府要主动作为、善作善成,推动社会各界积极融入“全域旅游”大局,发挥好旅游业在巩固乡村振兴中的特殊作用。
切实把握旅游的特殊机遇。把握好伟大而艰巨的乡村振兴工程给乡村旅游带来的历史机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政治责任。创新工作思路,加强相关能力建设,以更大气魄、更大担当、更大作为,投入到推进乡村旅游的伟大实践中。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是乡村旅游振兴的发展方向,要按照现代旅游消费特点,大力发展个性化、特殊化、差异化的旅游业态。
创新思路,共建共享共帮旅游产业提质发展
加大乡村旅游政府扶持力度。按照“因事设职、专兼结合、权责明晰”的原则,建立健全有效协调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资金整合使用等问题。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到建档立卡旅游贫困村就业创业。鼓励来自贫困地区的创业成功人士、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等,返乡参与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引导文化艺术界、科技界等各类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到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创作创业,形成榜样示范效应。
扎实推进乡村旅游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建立分工协作、上下游高效衔接、农工商贸游有机结合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推动“互联网+乡村旅游”,全面启动“智慧乡村游”工程,探索运用PPP等模式,建设县域乡村旅游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智能推送、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互联网服务功能。通过“互联网+精准扶贫”方式,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加强对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线上推广,实现旅游扶贫成效的动态监测以及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互通。
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社会帮扶机制。全方位推进实施结对帮扶工程,积极推进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与旅游扶贫村“结对子”,在劳动用工、农副产品采购、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强对口帮扶。理顺并建设好社会公益扶贫机制,让“公益扶贫”成为区域全民性的“共生价值观”,形成全民共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观念,营建“一业荣(乡村旅游)”“业业荣(区域经济)”价值认同的良好社会氛围。
政府主导,为乡村旅游大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乡村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强化政策优惠措施。出台相关税收政策保障措施,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支持旅游企业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纽带连结,吸纳或租赁农户的山林、果园、鱼塘、土地、房产等生产资源和政府扶贫资金折股合作,实现乡村旅游经营业主与当地农户共建共享,盘活农村旅游资源要素,让农业人口分享更多资产性收益,达到增收致富的目标。
突出宣传推广活动。结合各地的形象宣传,集中宣传介绍旅游村情况,设计推出旅游新概念、新亮点,引爆旅游消费,推动方方面面支持参与旅游乡村振兴。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积极打造“双一流”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推动全省旅游业从扩张数量、规模向提升品质、效益转变,文化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旅游经济复苏向好。
2020年底,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2021年2月,贵州专门成立旅游产业化专项组,统筹各方力量齐抓共促旅游业发展;2021年6月,贵州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会上印发了“一意见、一规划、两方案、一办法、一制度、一汇编”7个文件,包含《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大力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方案》等,初步构成了推进全省旅游产业化的“四梁八柱”,助推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化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000亿元,游客人均花费突破1000元,实现了“十四五”旅游产业化发展良好开局
1.旅游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不仅能够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厕所革命、道路建设、农田改造等,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并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2.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
发展全域旅游,是解决旅游供给侧不足的有力抓手。有利于统筹出台乡村旅游的农村用地政策;有利于创新金融产品,盘活旅游资产;有利于按旅游人口需求创新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和建设规划。有利于统筹域内各类资源,进行高效配置。
3.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对相关产业贡献大幅提升。但旅游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理体制、行业队伍水平、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收入结构、旅游投资和经营环境等,落后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这些问题,大都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去解决。
4.顺应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
赞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山西侯马旅游景点介绍(侯马市旅游景点介绍)
上一篇
2023年3月17日 12:38
瑞士旅游滑雪介绍(瑞士滑雪胜地有哪些)
下一篇
2023年3月17日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