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遗址旅游(楼兰古国遗址在哪)

旅游攻略天亮就出发

楼兰指的是楼兰古国,位于现在中国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西部地区。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现位于罗布泊西部,古时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楼兰古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受汉朝西域都护府管辖。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持续800多年的历史。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玄奘的记录为基础。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1、为了保护楼兰遗址而禁止游客入内,曾经就有犯罪团伙在这里进行了偷盗,使得很多中古时期的东西遭到破坏。此后,楼兰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密保护起来。
2、楼兰遗址身处沙漠之中,这里存在着很多危险,威胁着生命安全,并且这里全是风沙,不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
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说法三: 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 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五: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六: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东,到达孔雀河下游,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3月27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土岗。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斯文·赫定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泄漏了许多。在干旱的沙漠中,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他们于是去寻找水源,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一座古城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有城墙,有街道,有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历史。
一、石器
1.细石器主要有柱状石芯、圆盘刮刀、带细石叶的三角石铁器、带月桂叶的石矛、离石等。所有这些都是沿着罗布泊和楼兰市的海岸收集的。它们现在在藏自治区博物馆、新疆考古研究所和巴州文化研究所收藏扇形石芯、石头、叶片等。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库鲁克塔格山脚下收集的,现在在藏的新疆考古研究所
2.其他石器包括石刀和石花,均出土于楼兰;古城珠饰石,出土于瓦石峡古城现藏自治区博物馆和新疆考古研究所。
二、陶器
1.汉代遗物主要有:陶碗,高5.3厘米,直径7厘米,有沙子和红陶。带流的陶瓷杯,通高9 ~ 10厘米,直径11.5厘米,底径11厘米,流宽长,流长和宽4.5厘米,槽深2.5厘米。土红色,直口微鼓肚。大平底环形单耳。陶瓷灯,通高12厘米,灯径8.5厘米,盏高4.6厘米。底径5.7cm,混砂、灰陶。上述陶器是从楼兰,古墓中出土的,现藏于藏自治区博物馆。
2.汉晋时期的遗物主要有:陶颤,高24.5厘米,直径25厘米,壁厚0.8厘米,混有沙子和粗糙的灰色陶器,嘴微张,唇尖,颈短,肩弯,肩上有两跨耳,底平,底部有许多小圆孔。出土于古城楼兰,现藏于藏自治区博物馆
3.宋元时期的遗物陶虎子,最大腹径30厘米,高20厘米,流长8厘米,直径5厘米,混有沙子和灰褐色陶片,圆底,带状提梁,腹部有波浪线和锥形刺等标志。几个陶瓷坩埚,通高8 ~ 11厘米,直径5~6厘米,呈圆柱形,底部圆形,内壁有残余铜渣。从瓦石峡,古城遗址出土,现为藏自治区博物馆和新疆考古研究所
三、木器
1.陶器和石头一起使用的时代遗迹主要包括:通高16.5厘米、直径6厘米的角木杯,采用原木的自然形式制成,口部扁平,中间镂空。还有木刀、木角、脊形木条、木雕人像等。从孔雀河,古墓中出土,现发现于新疆, 藏考古研究所
2.汉代遗物主要有:高脚木板,通高13厘米,四根柱子支撑一个椭圆形木板,长39厘米,宽24厘米,厚3厘米;折肩木环,通高,直径14厘米,直径11.5厘米,底径6厘米,两肩折叠,双腹张开,沿外侧折叠,上腹部向内弯曲,下腹部倾斜,形成一个小底,间内刻,的身体周围有两个弦,有一个圆形的小平底。它们都是从罗布泊, 高台,的古墓中出土的,现在在藏新考古研究所。
3.汉晋时期的遗物主要有:空心木板,9厘米,宽5.3厘米,厚1.5厘米,略方,上面刻有一个短柄和两个长孔。此外,还有木雕卡片和木制小雕像。所有这些木梳都是从楼兰,古城出土的,木梳是从米兰古城收集的。它们现在在新疆, 藏考古研究所
四、漆器
汉代遗物。主要有漆环,漆器盖子等。全部出土于罗布泊, 高台,古墓,现藏于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五、骨器
1.铜石并用时代遗物主要有:骨针,长10厘米左右,柄部刻有几何形纹饰。孔雀河古墓沟出土。
2.汉-晋时期遗物主要有:骨梳、骨雕动物饰件。均为楼兰古城出土。3.唐代遗物主要有:吐蕃文卜骨,长17.5厘米,宽2.3~10.7厘米,骨上墨书吐蕃文4行。米兰古戌堡出土。以上骨器现藏自治区博物馆和新疆考古研究所
六、铜器
1.汉代遗物主要有:铜镜(残),罗布泊高台古墓出土,现藏新疆考古研究所。鼓腹,圆底,壁薄如纸,有对称两钮耳。②铜镊,长5.4厘米,镊身宽0.8厘米,镊柄长有活动箍,可以上下收放。此外,还有小铜人、铜针、铜环、燕尾式铜镞,以及各种铜饰物等。均为楼兰古城出土,鎏金铜鹿、铜钗等为米兰古城出土,现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2.宋-元时期遗物主要有:铜矛,长6.2厘米,宽2.5厘米,矛头残断,中间起棱,两侧矛刃扁薄锋利,矛柄长1.5厘米。此外还有铜勺、各种铜饰牌、铜首饰等。均为瓦石峡古城出土,现藏自治区博物馆和新疆考古研究所。
七、铁器
1.汉代遗物主要有:铁镞,共6件,均为三棱形带翼铁镞,长5-8.9厘米,宽2厘米。现藏自治区博物馆。八、古钱币
1.汉代榆夹半两钱圆环孔,钱径0.9厘米,孔边长0.3厘米,厚0.8厘米,无内外廊,正面有“半两”二字,背面平正;新莽大泉五十,圆环方孔,钱径2.5厘米,孔边长1.7厘米,外廊0.1厘米,面铸“大泉五十”字样;贵霜钱币,圆形无孔,直径2.7厘米,厚0.3厘米,钱面图案似为单人骑驼。以上古币均为楼兰遗址区采集。现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2.其他古钱币主要有汉代的五铢钱、新莽时期的货泉钱币、唐代的开元通宝等。在楼兰古城、米兰古城和瓦石峡古城均有采集,现藏自治区博物馆、新疆考古研究所和巴州文管所。
九、玻璃和玻璃制品
1.汉-晋时期遗物有玻璃片3块,半透明色泽,分别为淡红、草绿、灰白。楼兰古城出土,现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2.宋-元时期遗物主要有长颈玻璃瓶,通高16.9厘米,口径5厘米,浅绿色,小平口,长颈,凹底。瓦石峡古城出土,现藏自治区博物馆。
十、毛织品
1.铜石并用时代遗物毛毯,土黄色,毛线粗细均匀,毯面平整,边有流苏,流苏长1.5-2.5厘米。平纹,每平方厘米有径线6根。孔雀河古墓沟古墓出土。
2.汉代遗物主要有毛毯、毛织物等,均为罗布泊高台古墓出土
3.汉-魏时期遗物有毛织鞋等,米兰古城出土。以上毛织品均藏自治区博物馆和新疆考古研究所。
十一、丝织品
1.汉代丝织品主要有①《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锦长34.4厘米,宽22.8厘米,锦面以蓝色线作底,黄、褐、草绿三色线显花,锦面有花纹,在较粗的攀枝叶花中织有瑞兽,夹织汉文录、隶书《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吉祥语,织纹密度为每平方厘米经线43根、纬线24根;②绢衣,长约15厘米。系依照成人衣服所作冥衣,宽衣长袖,腰部有两根带子系结。绢为黄褐色,领、袖和下摆用黄绢贴边。此外,还有《永昌》锦、鱼纹锦、鹿纹锦,《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续世》锦等,均为罗布泊高台古墓出土。
2.以上丝织品现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十二、农作物
1.铜石并用时代的麦粒孔雀河古墓沟出土。
2.汉-晋时期的麦穗、糜子、西方经济、桃核等均为楼兰古城出土,现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十三、木简和文书
1.汉文木简和文书与去卢木简和文书共数十件,均为汉-晋时期的遗物。在楼兰古城和米兰古城均有发现。现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2.吐蕃文木简和文书唐代遗物,均为米兰古城吐蕃古戌堡出土。木简数十枚,正背两面均横写墨书吐蕃文;文书为纸质,正面为横写墨书吐蕃文。现藏自治区博物馆。
3.元代文书两件,一号和二号,1979年在瓦石峡古城出土。均为纸质墨定的汉文行书,有俗体字和别字。
十四、吐蕃文石碑刻与石刻佛经
1.吐蕃文石碑刻唐代遗物,在阿尔金山中采集,长27.6厘米,宽20.4厘米,厚1.4厘米,阳阴吐蕃文四行。现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2.古藏文石刻佛经1984年,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库鲁克皮特勒克塔格山北麓和祁曼塔格山南部的120公里的广大范围内,有5处发现了大量用古藏文刻写佛经的石板,总数量为2000片以上,其中最多一处达500余片。刻经石板大多选用黄色砂岩、千枚岩、板岩,其中最大的一块长125厘米,宽53厘米,厚6厘米,凿字11行,多达1000余字。石板多为两面刻字,刻法分阴文、阳文两种,每块石板文字大小各异,字体各具风格,有的工整严谨,有的奔放流畅,有的浑厚苍劲,有的潇洒秀丽,而且刀法娴熟,一丝不苟,颇具匠心。据鉴定,石刻佛经属7~8世纪文化。部分石刻佛经现藏县文化馆。
十五、古尸
1980年4月,新疆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在罗布泊地区铁板河一号墓(LOTMI),发掘出一具完整的古代罗布泊人尸体。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干尸,身长约1.52米,古尸脸面清秀,脸形瘦削,深目高鼻,其皮肤、指甲、毛发保存完好,皮肤呈褐色,头发为黄褐色。古尸出土时,上身赤露,只裹着一条织造极粗糙的“毛布”,下半身用一块光板羊皮裹着。头上戴着一顶毛织的帽子,帽子上插有两根雁翎,脚上穿一双皮制的靴子。古尸的脸部盖有一块羊皮,羊皮上面覆盖着一个用芨芨草杆和香蒲草叶编织的扁筐。她的头旁还有一个提篓,也是用与上述扁筐相同的原料编织而成的。
这具女尸经上海第一医学院等单位测定,其死亡年龄大约在40-50岁之间。据我国从事古人类学研究的学者初步鉴定,认为这具古尸有古代雅利安人种的特征。经碳14测定,古尸距今约3800年左右。古尸现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楼兰,一个神秘的古老古国,据《史记》中《汉书.西域记》记载:楼兰古城建国于中国魏晋时期,公元前176年至630年。它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当时的楼兰古国是各国的贸易枢纽,国家非常的繁华。未曾料想到楼兰古国在一夜之间就神秘的消失了。
       一、消失的古国是否存在
       楼兰古国是否存在呢?史记上有记载,但是后来很多人对此有怀疑。事实证明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楼兰的存在。直到1900年被一个叫斯文.赫定的瑞典探险家在大漠中,发块一块雕刻的非常精美的木板,通过这个木板找到了楼兰古国的遗址。这时楼兰古国神秘的面纱终于揭开来了。
        二、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
       楼兰属于罗布泊地区,当时的罗布泊不象现在一片荒芜,寸草不生。那时四周遍地都是绿茵茵的草地还有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非常的美丽。而当中的楼兰古城更是一片繁荣景象,各个国家的各种出口商品(比如丝绸、香料、茶叶等等)都得通过之里来进行交易。各商队经过时都要停下来休息交易,楼兰古城也就成了各国商业、文明、艺术的汇集地。
       三、一夜之间神秘消失
      关于楼兰古国的消失纵说纷纭。第一种说法是:楼兰古国常年被鲜卑族侵略,导致了国家的灭亡;第二种是:当时的楼兰流行鼠疫之类的瘟疫,所以国家消失了。但是战争也好,瘟疫也好,不至于让整个国家都彻底消失吧。后来专家通过研究证实了楼兰消失的真正原因:楼兰古城当时采用的墓葬方式是太阳葬。太阳葬需要砍伐树木来建造。久而久之植被渐渐的消失了,树木消失加剧了水土流失,从此环境变得非常差。绿洲消失也就没有了水源,人们从此无法生存下去。从而导致了楼兰古国的消失。
       楼兰古城建国于中国的魏晋朝,曾经繁华辉煌了近500年。楼兰从一个非常繁荣的国际化贸易都市到现今的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她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婉惜和很多未解的文化之迷。更重要的是这座消失的古国给我们带来保护生存环境的深思。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持续800多年的历史。
中文名
楼兰古国
外文名
the ancient City of Loulan
面积
大约十二万平方公里
位置
东经89°55′22 北纬40°29′55
辖区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历史上真实的楼兰古国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是楼兰城,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楼兰古国的历史至今尚不清楚,这个名称最早见诸史书是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它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西汉时,楼兰的总人口有一万四千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以及雄壮的佛寺、宝塔。汉朝、匈奴和周围一些游牧民族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当时匈奴实力强大,他们攻杀汉朝使者,劫掠商人,楼兰一度被他们所控制。汉武帝曾发兵破之,俘虏楼兰王,迫使其附汉。但是楼兰又听从匈奴的反间之计,屡次拦杀汉朝官吏。汉昭帝年间,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领几名勇士前往楼兰,设计杀死了楼兰王尝归,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但是汉朝并没有放松对楼兰的管理,“设都护、置军侯、开井渠、屯田积谷”,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
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此后直至魏晋累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然而,不知道究竟是在哪个年代,这个繁荣一时的城镇神秘地消失了,在史书中也不见了踪迹。楼兰古国究竟在何方?楼兰古国又因何消失?成了人们猜了若干世纪的不解之谜。
直到1900年3月,沉寂了1000多年的楼兰古国在考古学家的发掘下重见天日。著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一支探险队到新疆探险,在寻找水源时意外发现了埋藏在沙漠中的一座古城。次年,斯文·赫定重新抵达这座神秘的城堡继续发掘,又发现了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以及大量文物。经鉴定,这座古城就是消失已久的古楼兰城。至此,楼兰古国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一角。然而,更大的谜团困惑着探险家们:繁华一时的楼兰城为什么销声匿迹?虽然后来的考古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和答案,然而终究没有定论。
众说纷纭的古城消失之谜
楼兰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城东、城西残留的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城墙用黄土夯筑,居民区院墙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粘土建筑而成。房舍全部是木造,房屋的门窗仍清晰可辨。城中心有一座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坐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至1972年最终干涸。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茫茫沙漠?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古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这一直是个科学之谜。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谜团。
考古界目前普遍认为,罗布泊湖水北移是楼兰消失的原因之一。水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竭,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公元3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也有人认为,楼兰是被瘟疫疾病毁灭的。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还有人认为,由于佛教文化的输入而使楼兰失去了创造力和生产力,逐渐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自然因素都会导致其消失。
目前国内外对于楼兰古国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在楼兰古国衰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至于楼兰古国消失的真正秘密,或许能在未来的考古工作中发现,或许永远埋藏在历史真相中。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4月14日 14:13
下一篇 2023年4月14日 14: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等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l7aj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微信
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