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路之始,莫过于从杭州西湖开篇。杭州西湖的诗篇,最喜欢之作,莫过于白居易之《钱塘湖春行》。钱塘湖,即杭州西湖,为唐穆宗长庆二年七月,诗人出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贺知章之《回乡偶书二首》
萧山湘湖
萧山西汉元始二年建县,古称余暨,三国东吴改称永兴县,唐天宝元年,以萧然山为名,改永兴县为萧山县,属越州。萧山有著名4A景点湘湖、钱江观潮城、跨湖桥遗址、杭州乐园等。
萧山湘湖
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感叹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写下《回乡偶书》一诗。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绍兴,简称“越”,古称越州,是浙江省地级市,现今下辖越城区、柯城区、上虞区、新昌县、嵊州市、诸暨市。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沈园、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会稽山风景区等。
遣唐使乘船从海上,由日本难波的三津浦出发,西经濑户内海至筑紫的大津浦。由此前往中国,八世纪之前,主要走北路,由大津浦经壹岐、对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横渡渤海湾口,抵山东半岛登州一带。
701年以后,则多走南路,从大津浦启航后,沿筑紫西海岸南下,横渡中国东海,到达扬子江口。这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唐诗之路”。
【七绝·重走丝绸之路】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七律·慢步丝绸路】小雨泥淋釉伞轻,天宫着意雨霏晴。寻遗塞外昭君怨,顿起凝愁悯泪倾。但使边关磐若石,丝绸古道漾箫笙。如今落雁尘埃远,不尽天山万古情。【七绝·丝绸之路】荒滩大漠鬼难行,鹏鸟欲飞终未能。但见巨龙呼啸过,丝霞万匹映天红。【丝绸之路赋】朗朗神洲,祚传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叹兴亡于干戟,论沉浮于竹帛。长安城月,曾阅汉唐之隆盛;戈壁滩沙,犹忆王师之伟征。四海麟龙,潜于新域;千古杰豪,会于故都。寻常巷陌,闲谈五柳雅文;崔嵬楼阙,雄踞九朝明君。东海鱼盐,北胡貂驹,商贾贩运于市馆;南国象牙,西昆珏珠,王孙赠馈于几案。百物丰殊,仓廪藏实以为山;万类盈逾,贤圣结聚而为云。长安起歌,声断雾烟;上苑醉笔,文笑诗仙。布上国之气象,以兴南越;施大朝之隆恩,以定西厥。于是朝贡觐贺至长安者,络络不绝也。敕勒张骞博望侯,中华古烁惠西欧。班超远大携珍宝,浩猎寒风舞缎绸。寰球一段金飘带, 乐舞长安紫禁开。朝野交流穿朔漠, 中西融合越烽台。丝绸茶叶陶瓷萃, 商贾僧人行旅偕。异域驼铃风雨路, 汉唐气象大胸怀。金戈铁骥下楼兰,漫卷烽烟扫宇寰。白骨堆山销铠甲,赤光遮眼映旌幡。羌笛一曲丝绸路,胡马千年五彩弦。古道西风今又现,葡萄美酒话缠绵。长安望断丝绸路。夕照里,残红吐。阳关丘岭驭驮疏,风雪祁连横簇。苍茫戈壁,连绵沙瀑,商贾晨昏渡。西番自古荒凉处。与昔比,今非故。昆仑天堑已通途,西子婀娜堪赋。资源独有,商机无数,四海人皆慕。
樵夫
[作者] 萧德藻
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秋日游南汰二首其一
[作者] 王之道 [朝代] 宋
小雨沾秋旱,清曦霁晓氛。山留归壑水,风送过江云。碧瓦觚棱出,黄茅兔径分。高僧似相喜,茗饮话殷勤。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其一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
城中雪一尺,山中雪一丈。地上都巳消,却在松梢上。
九月一日游昭亭
[作者] 丁复 [朝代] 元
山色江光带近郊,道旁杨柳舞寒条。半生九日黄花酒,多在西风白下桥。千里客游仍暮景,异乡人事又今朝…
新昌自古名山秀水,境内的沃洲、天姥,曾被白居易誉为“东南眉目”。自六朝至唐代,新昌成为文人雅士最向往的地方之一,唐代400多位诗人曾在这里游历赋诗,留下了“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等文化名句,素有“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之称。
在天姥山,谢灵运可谓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唐诗之路”发端的象征性人物。官场失意又怀才不遇的谢灵运罢官还乡,自此纵情山水。后来,他慕名来到天姥山,自制了“谢公屐”,即木制的钉鞋,上山取掉前掌的齿钉,下山取掉后掌的齿钉,这样山下山都十分省力。泉水泠泠,鸟声嘤嘤,守拙园田,攀登险峰,就这样,仕途失意的他,在天姥山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成就了他在中国山水诗歌史上的不朽地位。
深受谢公的影响,“诗仙”李白慕名而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沿着谢公的足迹,他四进浙江,三至剡溪,四登天台山,在“唐诗之路”上留下26首诗篇。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句诗出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剡溪是指今天的浙江省嵊州之南。
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州南面。谢灵运喜欢游山,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其作年一说公元745年(天宝四载),一说公元746年(天宝五载)。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在今山东)家园。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
湘湖以风景秀丽而被誉为西湖的“姐妹湖”。是一个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湖泊,湘湖还是浙江文明的发源地。
湘湖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西侧,这里既是8千年前跨湖桥文化的摇篮,又是两千年前吴越相争的古战场;既是美女西施的出生地,又是诗人贺知章的故乡。这里湖光山色、名胜古迹、湘湖特产、历史名人以及有关的诗词文章等,反映了湘湖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上,湘湖成湖早于西湖,但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与之相距仅10几公里的湘湖则“养在深闺人未识”,而且目前的湘湖零星水域合计不足一平方公里。
“浙东唐诗之路”,确切地说是从钱塘江,经西兴、萧山到绍兴鉴湖,沿浙东运河到曹娥江,然后南折入剡溪,经天姥山抵天台山石梁飞瀑的一条古代旅游风景线。在古代,曾经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00余位唐代诗人沿着这条山水之路游走,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
萧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李白、杜甫等众多诗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更是家喻户晓,其中的“乡”指的就是萧山。李白也在《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中写道“东岭横秦望,西陵拱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此中描写的应为湘湖和固陵(西兴古称)。有关萧山的唐诗大约有80多首,能把萧山境内的景点用诗句串联起来。
湘湖古诗五首: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1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2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 唐 ] 李白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浣沙女》
(唐)王昌龄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登粤王台》
宋之问〔唐代〕
江上粤王台,登高望几回。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
地湿烟尝起,山晴雨半来。冬花采卢橘,夏果摘杨梅。
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归心不可见,白发重相催。
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赵雁君最新作品《诗路雁迹——赵雁君“浙东唐诗之路”书法集》正式出版,该书法集内容涉及诗画、山水、佛道、名人等四大主题,以历代文人墨客吟诵浙江的山水诗篇,书写下“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人文山水印象。
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看看。
秋江 北宋.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诗意
夕阳辉映枫林红叶酒旗飘落,远处只见沙洲洁白残阳已微。
苍茫暮色外传来轻柔的橹声,那是哪里的江村有人夜里归?
摘要
《秋江》是宋代道潜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七绝描绘了一幅绚丽的秋江夜景。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