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俗物态旅游包括(1)生产民俗,包括采集民俗、狩猎民俗、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手工业民俗等。(2)消费民俗,包括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3)礼仪民俗.包括生育礼俗、成年礼俗、婚嫁礼俗、寿诞礼俗、丧葬礼俗等。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非凡性突出,和旅游者所生活的环境差异大,所以吸引力大。
旅游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旅游资源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游览观光、休息疗养、娱乐体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这些要素或以单体和单体组合,或以某种要素为主辅以其它要素组合构成旅游资源。
二、乡村旅游类型
乡村旅游类型可以分为:观光农园、观光牧场、观光渔村、观光鸟园、乡村公园、科技观光游、田园观光和绿色生态游。
三、生态旅游类型
生态旅游是指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进行的旅游活动。其主体是那些关心环境保护、追求回归自然,并希望了解旅游目的地生态状况和民族风情的旅游者。生态旅游产品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产品。
其主要特点是知识性要求较高、参与体验性强、客源市场面广、细分市场多(如森林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野营旅游、探险旅游、民俗旅游及环保科普旅游等都可以纳入生态旅游的范畴)。
因此,生态旅游是21世纪世界旅游产品发展的主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一.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2、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3、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4、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5、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中华民族的特色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着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着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三.中华民族的地理特色: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1]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2]
省级行政单位总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宰猪杀羊,蒸馍馍,做豆腐,赶制新衣,剪窗花,写对联,买年货,请门神,离家在外的人要千里迢迢赶回家……
除夕之夜饺子香
饺子,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但春节期间的饺子却别有寓意,象征着团圆、祥和。
中国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做“腊月三十”。这天下午,家庭主妇便开始准备包饺子。饺子的馅有猪肉、羊肉、海鲜、鸡蛋和素菜馅等几十个品种。腊月三十晚上,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以吃最好的菜、喝最好的酒的吃喝形式辞旧迎新。
传统的除夕夜饺子,必须等到午夜时分才吃,也就是新的一年的零点钟声敲响之后。人们燃放过爆竹、礼花,高高兴兴吃饺子。除夕夜的饺子有很多名堂,比如在几个饺子里包进消过毒的硬币,有幸吃到的人,被认为在新的一年中财运好;新婚夫妻如果能吃到包有大枣、花生、栗子的饺子,寓意新的一年中会早生贵子……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猜灯谜、贴春联、画灯笼、京剧、花灯报元夜、踩高跷、舞龙、舞狮等。具体介绍以下几种:
1、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中国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2、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3、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踩高跷
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
5、舞狮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让民俗文化暖心又暖胃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 活动于2008年7月启动,共有200多条街区报名参评。评选参照历史要素、文化要素、保存状况、经济文化活力、社会知名度、保护与管理等六大标准。该活动已于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举办了四届。
第一届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单:
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苏州平江路、黄山市屯溪老街、福州三坊七巷、青岛八大关、青州昭德古街、海口骑楼老街、拉萨八廓街
1 北京国子监街——现存的东西贯通的国子监街全长669米,平均宽度11米,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市唯一一个以街命名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北京市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牌楼街。
2 山西平遥南大街——平遥古城向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之说,南大街就是四大街之一。南大街位于古城中心,全长690米,古城以南大街为中轴线,遵循“左文庙、右武庙,左城隍、右县衙”的格局。明代中叶,平遥商业逐步繁荣昌盛,南大街渐成规模,是当时商业最繁华的街道。当年盛极一时的百川通票号、协同庆钱庄等店铺的旧址如今依然矗立,成为供游人观赏的景点。
3 黑龙江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宽10.8米,占地面积94.05公顷。中央大街历史街区中有保护建筑36栋,其中汇集了欧洲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巴洛克式、19世纪折中主义及现代的多种建筑风格,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
4 安徽黄山屯溪老街——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老城中心的新安江畔,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老街街面宽5至7米,全长832米,赭红色麻石铺地,面积近20公顷,核心保护区4公顷,两侧有三路18条巷,现有各类店铺227家。屯溪老街保持和延续了明清时期传统风貌,街区空间结构呈鱼骨式形态,纵向封闭完整,横向通过小巷、马路,与山水相沟通,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5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涵盖了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计159座,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6 江苏苏州平江路——目前,苏州城内河道总长度为35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约2.5公里,而在平江路0.7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河道3.5公里,是城内河道分布最密的街区,也是古城河道“干支流结构”唯一的遗存。平江路文物古迹众多,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控制保护建筑44处。
7 山东青州昭德古街——昭德古街由东门街、东关街、昭德街、北阁街、粮市街及其两侧街巷组成,全长3000余米,形成了一组“连线成片”的明清古建筑群。昭德古街居民以回族为主,另有汉、满、蒙等民族杂居其中。最早来青州的穆斯林,可追溯到唐朝,当时以贸易为主的波斯人、大食人通过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青州开展贸易活动。
8 海南海口骑楼老街——海口骑楼建筑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的世界经典建筑。海口白色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色,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座骑楼就是一幅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的亮丽景观。
9 山东青岛八大关——八大关是青岛太平山南麓临海处的一处历史街区,位于汇泉角和太平角之间。由于自然环境非常优美,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中国的新兴贵族与社会名流均热衷于在此兴造别墅,至40年代初,已形成了一个由300余栋别墅构成的别墅区。这些建筑风格多样而统一,集中体现了当时东西方建筑艺术的流变轨迹。
10 西藏拉萨八廓街——八廓街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城中心,街区总面积133.82公顷。藏语“八廓”是“环形朝拜路”的意思,这条长达千余米的主街道围绕大昭寺环行,成为该区域最重要的朝圣和商业道路,所以整个街区被称为“八廓”。八廓街现有29处文物古迹、54处古代建筑院落,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第二届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单:
天津五大道、无锡清名桥、重庆磁器口、上海多伦路、扬州东关街、苏州山塘街、齐齐哈尔昂昂溪罗西亚大街、北京烟袋斜街、福建漳州古街、泉州中山路
1 天津和平区“五大道”——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的天津“五大道”包括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成都道、西安道、岳阳道、桂林路、西康路、马场道围合的范围。这里的小洋楼别具特色,名人故居云集,历史积淀丰厚悠长,异国情调浓郁,是历史建筑的“万国博览会”,如今已成为“天津小洋楼”的代名词。
2 江苏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以古运河为中轴,南长古街和南下塘古弄分列左右,为独具特色的古运河畔江南人家历史文化街区。街区现存有少量明、清古民居,绝大部分历史建筑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建的有着浓厚运河江南人家特点,又有中西合璧风格的石库门商贾别墅。
3 重庆沙坪坝区瓷器口古镇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北部。街区的结构布局以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依山就势,形成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形态。核心区有20余处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明清四合院。
4 上海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众多的文化名人故居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地位,该街区拥有罕见的百年海派建筑“露天博物馆”等优秀历史建筑和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
5 江苏扬州东关街——东关街距今约有1200年历史。早在唐代至元代时期,东关街就拥有坚固的城垣、独具特色的民居和设施齐全的浴室。清末民初,扬州近代工商业开始启蒙,东关街又成为众多商业老字号的发祥地。东关街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
6 江苏苏州山塘街——全长3600米,为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25年任苏州刺史时修筑,至今仍保持着 “一街一河”的原本格局和 “粉墙黛瓦”的传统风貌。街区文物古迹荟萃,优秀历史建筑众多,传统民居密集,本地居民达85%以上,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俗。
7 黑龙江齐齐哈尔昂昂溪区罗西亚大街——罗西亚大街形成于1907年,是中东铁路沿线俄式建筑保存较好、具有突出特色的一条街道。该街长1451米,宽18米,沿街两侧分布的俄式建筑排列均匀,形成以昂昂溪车站(原称齐齐哈尔车站)为中心的功能完善的建筑群体。
8 北京什刹海烟袋斜街——烟袋斜街东起地安门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北起大石碑胡同,南到前海北沿,是街巷紧邻成片的四合院居住区。目前街区内原有的格局和建筑风格基本保留完整,是北京市历史最悠久的斜街之一。
9 福建漳州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街区内有台湾路、香港路等老街道,包含明清石牌坊及漳州文庙两处国家级文物和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0 福建泉州中山路——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山路一直是泉州最繁华的商住街,也是“老店号”最集中的一条街。街道两旁有柱廊式骑楼,建筑风格糅合了南洋和闽南传统特色。
第三届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单: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晋商老街、江苏省无锡市惠山老街、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福建省长汀县店头街、广东省潮州市太平街义兴甲巷、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渔梁街、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翘街、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古街
1 山西晋中祁县晋商老街——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位于山西省祁县古城,拥有东、西、南、北4条大街。东、西大街总长850余米,宽7米;南、北大街总长700米,宽7米,是旧城的主要交通干线。晋商老街共有明清时期店铺、宅院7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2 江苏无锡惠山老街——始于南北朝,后在唐朝逐渐形成祠堂群,并催生出以上、下河塘街为主,渐向外扩散的惠山街区,至明清时日渐繁华,民国时达到鼎盛。街区内的118处祠堂完整系统地保存着中国祠堂文化发展的千年历史,与无锡的江南山水、名泉胜地、古典园林等融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群落,被称为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
3 上海徐汇区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东北部,北起华山路,南至淮海中路与兴国路交汇处,面积约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89万人。街区曾为上海法租界花园住宅区域的代表性路段,不同建筑风格集聚,名人旧居众多,文物史迹丰富,体现了上海近代高级住宅区的建筑、环境、人文和城市空间品质,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街区之一。
4 福建长汀县店头街——明清古街店头街是长汀四大历史传统街区之一,是古汀州城最早的商业街区,也是长汀的核心组成部分。古街前店后宅,下店上宅,集传统行业于一街市,建筑物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基本维持其原有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文化活动。
5 广东潮州太平街义兴甲巷——历经宋、元、明、清近千年历史,街内拥有石牌坊23座、民国时期特色骑楼、百年老字号商铺、5口古井、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街是集旅游、娱乐、购物、住宿、餐饮、特色风味小吃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步行街。
6 安徽黄山歙县渔梁街——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该处已形成街市,距今已有1252年,是当时徽州与外部世界沟通的重要市镇之一,因形态似鱼而得名。它是一个典型的商业交通性聚落,其布局形态、街巷空间均呈现出与大多数皖南古村落迥然不同的面貌,渔梁街社会生活的平民性是其有别于其他皖南历史街区的一个显著特征。
7 贵州黔东南州黎平翘街——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德凤镇,全长近1公里,两头高,中间低,状如翘起的木扁担,因此称为“翘街”。该街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八年,历经600多年沧桑,较为完整地保持着明清时期的传统格局和风貌,街区主要建筑物有黎平会议会址等20多处文物建筑和数百户民居,呈徽派建筑风格,“风火墙”鳞次栉比,蒋家大院、周氏宗祠等经典传统院落错落有致。
8 浙江杭州清河坊——坐落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北麓,南面是繁华的延安路特色商业街,毗邻西湖、城隍阁等著名风景区,占地面积13.66公顷。清河坊是杭州悠久历史的缩影,百年老店如胡庆余堂、王星记、张小泉等均集中在这一带。街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庆余堂、钱江第一井、唐朝天门、于谦故居、胡雪岩故居等景点。
9 河南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位于涧河以南,面积约60平方公里。该区域总体结构清晰,内含多处洛阳市“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及配套生活区和科研单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工业建筑风格的集中区。
10 云南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古街——由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保留至今的月华街、日昇街、北街和南街组成,历经253年。古街上的民居大多保留了明清建筑风貌,多为土木结构、青瓦坡顶的“四合五天井”,或者是两种布局相连形成走马转阁楼和“六合同春”布局。
第四届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单:
福建省厦门市中山路、四川泸州尧坝古街、西藏江孜县加日郊老街、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江苏省南京市高淳老街、山东青岛小鱼山文化名人街、浙江省临海市紫阳街、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广东省深圳市中英街、安徽黄山市休宁县万安老街
1 厦门中山路——始建于1925年,位于厦门岛西南部。中山路是厦门街市马路”四纵七横”中的”七横”之一,自开街以来,一直是厦门的商业龙头。中山路是厦门目前保留较完整的展现近代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拥有小走马路、陈化成故居、中华第一圣堂等众多人文古迹。沿街均为闽南风格的骑楼建筑,中山路沿线是厦门商业的发源地,目前仍然是厦门最繁华的商店街之一。中山路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条直通大海的商业街,成片的南洋骑楼建筑、流光溢彩的LED夜景、琳琅满目的各色闽台特色小吃和回响在小巷街坊间的古老南音,构成其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中山路保存下来的骑楼街道历史文化遗址和闽南街市风情,见证了厦门城市历史发展的过程,留存了城市宝贵的文化记忆。如今的中山路,已经成为一条历史积淀深厚、经营品类齐全、名店名品云集、人流物流集中的历史文化名街。
2 四川泸州尧坝古街——尧坝古街是川黔茶盐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尧坝古街素有”川黔走廊”之称。街道全长千米,南北走向,呈”S”形布局,两边是规模宏大的古民居 群落。街区包括清进士牌坊、王朝闻故居、清嘉庆建筑大鸿米店、明朝古庙东岳庙、清周家祠堂周公馆、娘亲古榕等著名景点,以及散落于千米长街的各种茶馆、酒肆、染房、客栈等,保存完好,古朴依然。
3 西藏江孜县加日郊老街——加日郊老街位于西藏江孜县城北侧,海拔4020米,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从街面上看,一幢幢藏式楼房鳞次栉比。每幢建筑,不论大小,布局自然随意,造型柔和优美,那种“上宅下店”“前铺后宅”“前店后院”的建筑形式,将居住、经商、休闲娱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重重院落,巷道幽深,给人一种宁静安逸。江孜老街作为贸易集散地,既有商店、摊点,又有手工作坊,与老街建筑共同构筑了江孜古镇独特的艺术风格。
4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米脂古城作为县治所在地,已有近千年历史。北宋出现小村落,名曰惠家砭,宋太宗时筑毕家寨,宋宝元二年(1039年)更名为米脂寨,崇宁四年(1105年)改称米脂城。米脂古城老街,距今已有近千年辉煌历史。三水环抱,两山俯瞰,枕山面水,负阴向阳,楼台亭榭,古刹高墙,涧水绕合,固若金汤,陕北民众称其为宝城。古城北有大顺皇帝李自成 的盘龙山行宫,西有美女貂蝉 的出生地貂蝉洞,南有民国总统徐世昌 亲笔所书的“古银州”摩崖石刻。米脂老街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地灵人杰,名人辈出。
5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又称淳溪老街,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被誉为”金陵第二夫子庙”。高淳老街分布着成片的明清建筑群,这些古建筑傍水而列,粉墙青瓦、飞檐翘角,配上精美的砖木石雕和传统的书法牌匾,古朴典雅,被中外学者和游客誉为”东方文明之缩影””古建筑的艺术宝库”。
6 山东青岛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小鱼山位于莱阳路东端以北,是青岛市第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此山原无正名,后因靠近鱼山路而获”小鱼山”之称。历史上,由于许多学者、作家与科学家在此寓居,故称“小鱼山文化名人街”。现有康有为、闻一多、梁实秋、杨振声、沈从文、洪深、老舍、赵太侔、童第周等文化名人故居3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历史建筑占区内建筑总数的62%,其中90%为民居。
7 浙江省临海市紫阳街——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江南长城景区。是临海市第一古街,是千年古城的缩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紫阳街的街道古色古香。全都是用青石板铺成的,每块青石板大小相同,颜色相同,都是精心雕琢的,非常讲究。两旁的房子别具特色。它没有现代建筑的气魄雄伟,但却有明清朝代的古色古香,那木头房子有的只有三层高,门和窗户雕刻着各种图案:那飞舞的龙活灵活现,那翱翔的凤栩栩如生,真是龙凤呈祥。紫阳街及周边街巷历代名人辈出,除紫阳真人外,还有张伯端、陈涵辉、王观澜等。
8 吉林省长春新民大街——北起解放大路,南到新民广场,1446米长、54.4米宽。按照公交车站点设置,一般500米一站,不足3站。以大街命名,这是城区内最短的一条大街。它曾是伪满洲国时期的政治中心。大街两侧,矗立的历史建筑十余栋,保存完好。
9 广东省深圳市中英街——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的中英街,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长不足0.5公里,宽不够7米,街心以”界碑石”为界,街边商店林立,有来自五大洲的产品,品种十分齐全。进入中英街,不论是大陆公民、香港公民(沙头角居民除外)还是游客,都要办理由公安部门签发的”特许通行证”。由于政府对该街实行了免税政策,这条小街成为远近闻名的购物胜地,中英街价廉物美的黄金首饰和进口电器一直是游客们购买的焦点。
10 安徽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万安老街——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街道整体沿横江发展,其中主街道全长1000米,总面积0.17平方公里。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与发达,万安独特的地理位置日益凸现,成为下通歙县、杭州,上连县城并通达黟县、祁门的要道和重要水运码头,万安老街成为当时徽州地区最繁华的集市之一,被誉为古徽州的”清明上河图”。
民俗旅游资源抢救与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整体性原则
2.本真性原则
3.可解读性原则
4.可持续性原则
5.依法保护原则
作为文化的基本特征民俗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要了。
民俗具有鲜明的特征饮食服饰。日常起居。生产活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等各个方面。
民俗具有集体性。是众多数人共同的爱好或者是群众性。
民俗具有传承性。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里特点鲜明的风俗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民俗具有稳定性。民俗承担文化的聚合意义。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的传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