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旅游文化(嘉峪关的历史文化)

旅游攻略天亮就出发

1、敦煌莫高窟
  敦煌石窟,是我国和世界闻名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因其各石窟的艺术风格同属一脉,主要石窟莫高窟位于古敦煌郡,且古代敦煌又为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统称敦煌石窟。
  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时间最早创于公元366年(另有始建于西晋末年及东晋永和九年等说),后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时代连续修凿,历时千年,延续时间最长;现存石窟700余个,规模最大;雕塑3000余身,壁画4500余平方米,内容最丰富。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
  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是融建筑、雕塑、壁画三者于一体立体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百科全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万里长城嘉峪关
  嘉峪关长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以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天下雄关”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万平方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
  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在两门外各有一瓮城围护,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嘉峪关关城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3、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巴黎藏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阁经)有记佛龛之文日:“右在县东(寿昌县)六十里,香旧图云,汉(阙)佛龛百姓更营造。”推测文中所记佛龛当指此。据此可知,西千佛窟始创年代应早于莫高窟,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建造。据出土简文记载,悬泉置遗址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
  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
不是多少期,是三大项目。项目按工程进度、资金、搬迁等因素有分几期。 工程主要包括嘉峪关长城保护维修、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工程三大项目
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是:在战国时期,匈奴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秦代蒙恬大规模筑长城。
拓展介绍: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长城是我国古代先民的壮举。长城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各国攻伐频繁,为了防守各国筑建长城,大秦统一后,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兵30万,民夫几十万,将各国长城连接起来,形成北方屏障,用以抵御匈奴。到了汉武帝时期,又重新修葺了长城,到了明朝,朱元璋派徐达重新修复长城,最终长城西到嘉峪关,东抵山海关,全长21000多千米,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就是明朝时的长城。
嘉峪关是明长城的最西段,历史上中国长城最西段是汉朝时代的罗布泊附近,自从明朝哈密卫1514年被吐鲁番王国吞并后就成了明朝的边防前线。
葡萄牙传教士鄂本笃为了寻找从陆路到中国的路线,从印度果阿出发进去叶尔羌汗国(也就是是史书上的亦力把里),从当地人口中打听到从嘉峪关往东一直是契丹的国土(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对中国的称呼是契丹),于是装成朝贡使者入关(只有朝贡者才可以入关)但是由于收到当地官员刁难被迫留肃州在现在的酒泉一年多,不得不求助已在中国站稳脚跟的利玛窦,没等来救援就病死了。
鄂本笃证明了在西方广为流传的契丹国就是中国。
长城(The Great Wall)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黑龙江宽甸,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长城的地形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长城是伟大的文化遗产,代表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解题过程] 军事意义 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后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因应战事,而长城还不是防御的最前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在古代,游牧骑兵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但是对于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因此长城的修建的确能够有效的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 文化意义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造的最为宏大的工程之一,它在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发挥了很重要的防御作用。长城的存在,对古人来说,也是一个防御入侵的精神防线。尤其在近代,中国人更是以长城做为中国的象征。在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词,号召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全体国民共同抵御入侵。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超过了5万公里; 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最好地方。此外还有金山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天津黄崖关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谢谢题主,据资料介绍,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历史沿革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 嘉峪关
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玉门地处甘肃省西北部,古丝绸之路要道,东临嘉峪关,西毗敦煌,南依祁连山、北接马鬃山,中间为绿洲平原,东西地域狭长,为河西走廊交通门户,是中原通往新疆、青海、蒙古、中亚、欧洲的必经之路,素有“塞垣咽喉、表里藩维”之称。
玉门物产丰富,荒漠、戈壁、绿洲交错分布。疏勒河、白杨河、石油河流径整个区域,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灌溉方便、宜农宜牧。境内古文化遗址众多,著名的有火烧沟文化遗址、砂锅梁遗址、古代岩画、汉代长城、昌马石窟以及唐、宋、明、清等时期的文化遗存。
玉门的建置历史沿革较为复杂。公元121年西汉置酒泉郡时,玉门地域内有玉门、天依、池头、乾齐4县。王莽新朝改玉门县为辅平亭、改乾齐县为测虏。东汉改天依县为延寿县,改池头县为沙头县,恢复玉门县、乾齐县原名。三国置延寿县、沙头县、玉门县、乾齐县。西晋置延寿县、沙头县、玉门县、骍马县、会稽县。北魏置玉门郡,领玉门、延寿二县。西魏时置玉门郡、会稽郡。北周时废玉门、会稽二郡为会稽县。隋废会稽县重置玉门县。唐废玉门县,在玉门赤金设“玉门军”,后又废玉门军复置玉门县。后期属吐蕃、“归义军”统辖。宋属西夏蕃和郡统辖。元在玉门赤金设“赤斤站”,隶肃州路辖。明设赤斤蒙古卫。清康熙五十六年置靖逆卫、赤金卫。乾隆二十四年合并靖逆、赤金二卫为玉门县。中华民国(1912~1949)初玉门县归安肃道、安肃区的辖。1936年后,归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玉门县管辖晋昌镇、柳河乡、靖边乡,昌马乡、赤金乡、花海乡。1955年12月成立玉门市(省辖市)。1958年合县、市为地级市。1961年改为县级市。2003年,民政部批准玉门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老市区迁址玉门镇(新市区)。现辖玉门镇、花海镇、赤金镇、下西号镇、黄闸湾镇、柳河镇、昌马镇、清泉乡、小金湾东乡族乡、柳湖镇、独山子东乡族乡、六墩镇等九镇三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有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东乡族等29个民族,总人口18.3万。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

嘉峪关位于我国甘肃省,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我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也是我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山羊驮砖”的故事:在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但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击石燕鸣"传说的由来。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两燕出关,日暮,雌燕先归,及至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之声,也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击墙有"啾啾"的燕鸣声。
从此以后,游人到此,都要击墙听燕鸣,以至墙面击痕累累。为了保护城墙,现在已将击墙改为击石,依然能听到燕鸣。
1965年设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但是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文化灿烂。

嘉峪关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这里有雄伟壮观的汉代和明代万里长城、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心脏,以及展现古代游牧民族社会生活的黑山岩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晋墓地下画廊等人文古迹;有亚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及祁连积雪、瀚海蜃楼等独具特色的西部风光,有博大精深的中国第一座“长城博物馆”和被誉为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的嘉峪关国际滑翔基地及国家AAAAA级关城文化旅游景区;有西北民俗风情旅游和讨赖河大峡谷探险、沙漠探险、花海魔鬼城探险等具有西部情调的探险旅游胜地;有乾圆山庄、新城草湖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此外还有石关峡、黑山湖等多处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以嘉峪关关城为龙头的四大资源(空中气流资源、山地冰川资源、陆地资源和地下资源)、十大大景点(嘉峪关关城、嘉峪关国际滑翔基地、 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黑山浅石刻岩画、长城博物馆、魏晋墓地下画廊、七一冰川、东湖生态园和紫轩葡萄酒庄园),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生产的旅游产品主要有:夜光杯、风雨雕、驼绒画、祁连玉雕、嘉峪石砚、文物复制品及反映魏晋时代人文景观的墓砖画等。   主要景点: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 、悬壁长城 、七一冰川 、魏晋壁画墓 、紫轩葡萄酒庄园、滑翔基地 、长城博物馆 、黑山摩崖石刻、雄关广场 、东湖生态园、酒钢水上乐园 、迎宾湖旅游风景区 、安西榆林窟 、安西锁阳城 、安西桥湾城。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距省会兰州776公里;西连石油 城玉门市, 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与青海相距300余公里;北枕色如铸铜的黑山,与 酒泉金塔县、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内蒙额济纳旗相连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中心位置为东经98°17',北纬39°47'。 全市海拔在1412-2722米之间,绿洲分布于海拔1450-1700米之间,城市中心海拔1462米。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类型多样。城市的中西部多为戈壁,是市区和工业企业所在地;东南、东北为绿洲,是农业区, 绿洲随地貌被戈壁分割为点、块、条、带状,占总土地面积的1.9%。   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均气温在6.7℃—7.7℃之间,年日照8000小时。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发量2149毫米。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7月4日 14:37
下一篇 2023年7月4日 14: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等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l7aj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微信
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